在10月11日20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美国心律学论坛上,Dr. T. Jared Bunch介绍了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。
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,目前已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。房颤的药物治疗目标包括控制室率、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卒中等并发症。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(以普罗帕酮为代表)治疗房颤的短期成功率(如3h和8h)约为50-70%,但往往不能维持窦律,甚至不能超过一周,同时这类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大,比如加重心衰、心动过缓、致心律失常、生存曲线下降。
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,胺碘酮与IC类相比,房颤复发明显降低,维持窦律的时间更长。
多非力特是新型钾通道阻滞剂,延迟QT,TdP 1-4%,通过肾脏代谢,如QT超过520 ms需要调整剂量。Satire-D研究显示多非力特转复窦律呈剂量依赖效应。
决奈达隆为无碘的胺碘酮衍生物,与胺碘酮有相似的电生理特性,未发现有甲状腺和肺毒性,半衰期为24h,有Food-fast效应和广泛的首过代谢。临床研究发现,决奈达隆与安慰剂相比,房颤的一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了20%-30%,而安全性(不良事件发生率)则相似,一年内未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。
Celivarone(SSR 149744C)为决奈达隆的代谢产物,有多个相关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,如MAIA, ICARIOS和CORYFEE。
阿齐利特为心脏IKr和IKS钾通道阻滞剂,在心率快时仍保持活性,目前有SVA计划正验证它的有效性。
ACEI、ARB能降低特殊人群AF的发生率,尤其是在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时。
抗炎药物的临床益处较小,但可能对CABG伴房颤的患者有好处;而他汀类药物对普通人群中的孤立性房颤效果显著。
总之,房颤药物治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新类型药物的开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