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        

资讯内容 Content

GW-ICC专访 | 窦克非:深度解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之双支架治疗策略
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,谢绝任何形式转载,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。

 编辑:国际循环网 时间:2017/10/15 22:03:49    加入收藏
 关键字:窦克非 冠状动脉 分叉病变 双支架 治疗策略 

      

  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 窦克非教授
 
    编者按: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和重点,在本届长城会现场,《国际循环》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(简称:阜外医院)的窦克非教授就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治疗策略作了专题采访。窦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双支架的临床应用现状、技术挑战,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。
 
 
    《国际循环》:相关研究表明,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双支架置入治疗效果较为明显,可应用和推广,请您介绍一下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?
 
 
    窦克非教授:双支架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。阜外医院对既往近200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,分叉病变中约有50%分叉病变患者可能需置入支架。但是,这些患者并非均需置入双支架,其中仅有10%需要置入双支架。因此,分叉病变中真正需置入双支架的患者比例仅占5%左右。与上述结果相似,今年阜外医院对1500例连续入选的分叉病变患者的分析显示,该比例约为6%左右。
 
    总的来说,随着很多新技术的提高、应用及我们对分叉病变处理水平的提高,双支架的应用比例与既往相比有所降低,仍有5%左右的分叉病变患者可能需置入双支架。
 
 
    《国际循环》:目前,双支架置入技术运用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?如何把握其技术要点?
 
 
    窦克非教授:双支架置入最大的困难在于各种器械难以通过。关于双支架,我们既需置入分支支架又需置入主支支架,要不断地让导丝及球囊穿过支架的网眼。为应对导丝难以通过分叉,我们可选择合适的穿过性更好的导丝,如超滑及亲水性导丝,应根据分叉病变的角度及主支大小对导丝予以塑形。在各种体位下尝试多种方法后,若导丝仍难以通过,则应考虑应用POT技术。另外,有时我们还可通过双腔微导管的辅助以增强局部支撑力,进而完成分支的Re-wire。为应对球囊难以通过分支,还可通过再次充气使球囊成形以期提高通过性;若反复尝试不成功,可考虑换新或小的球囊;若仍不可行,则应考虑换更粗、支撑力更强的指引导管。
 
    除了上述方法,还可考虑应用anchored balloon技术。若分支远端支架比较长,则可将主支的后扩张球囊送远一点,实施远端anchored balloon技术。一般来说,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基本上没有过不去的球囊。但是,需强调的是,若分支口部有严重钙化,分支支架置入后分支口部覆盖不良,应用Crush技术后再置入主支支架,可能球囊难以通过。这种情况因病变未预处理好,因此,处理起来比较麻烦,往往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。
 
 
    《国际循环》:您如何评价双支架置入技术与单支架置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?
 
    窦克非教授:目前,整个介入治疗领域都在提倡“介入无植入”理念。关于分叉病变,我们提倡放支架越少越好。对于闭塞风险较低的、比较小的非重要分支病变,应首选单支架策略;对于闭塞风险较高的、大分支病变,则应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,但并非都要选择双支架。
 
    个人不提倡推广双支架,因为双支架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且费用较高。展望未来,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得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越做越简单,支架置入越来越少,双支架的应用也越来越少,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好。
 
    
注册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

 
关于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站长邮箱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

国际循环 版权所有  2008-2021 icirculation.com  All Rights Reserved